东北农业大学关于制定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17 编辑:王丽萍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按类招生与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决定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开展新一轮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人格发展,使人才培养规格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眼界胸怀广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准确目标定位,强化专业特色

各专业应根据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准确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要按照创新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方面满足各类人才规格的需求。

(二)按类招生与培养,夯实专业基础

在11个学院试点按类招生与培养,前3个学期按类培养,统一搭建课程平台,整合课程内容,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开展学科平台深厚、专业基础扎实的理论课教育,并在学生学习阶段实现跨学院、跨学科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拓宽专业口径。

(三)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构建整体优化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专业教育+专业拓展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消除课程体系“肥胖化”及课程内容“碎片化”现象。扩大本硕博连读教育面,提升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力量,为创新型社会输送更多创新人才。

(四)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创新能力

按照“基础实践—专业训练—综合实践”三个环节,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广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培养风险意识、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增加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

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扩展学生自主学习时空,扩大选修课比例,推进研究型教学和自主学习。本硕博连读班可根据实际需要有所突破创新。

(六)学校主导,学院主体

学校对修订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提出总学分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及其学分比例、实践体系结构及其学分比例等。学院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主体,依据学校意见,结合自身情况,完成具体修订工作。

三、修订重点

(一)专业要与行业有效衔接,协同培养卓越人才

应用型专业要培养行业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高的各类卓越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实现行业、专业有效对接,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参与,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

(二)专业建设要有学科支撑,搭建大类课程平台

以学科为基础进行专业聚类,按学科专业类或学院设置学科基础课平台,明确6-10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干,核心课程按照不低于48学时设置,可跨学期开设。实施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制,构建大类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专业教育“厚基础、精专业”

(三)专业内涵要拓展延伸,交叉培养复合人才

增加跨学科、跨学院的专业选修课程,各专业要面向外专业开设1-2门不少于32学时(2学分)的专业限选课程,特别是鼓励相关学院开设一些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大农场生产、经营和管理类课程。真正实现专业教育“宽口径”。

(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依据专业核心技能要求,整合实验、实习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实习课程;促进学科前沿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增大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实践性强、既有理论学时也有实践学时,且实践学时比例较大的课程,建议以实验、实习课程开出。各专业应相对集中、有组织地安排校外综合性实习。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紧缺人才

开办双学位的专业,可根据国家和区域紧缺人才需求,在相关专业设置特色方向,比如农学专业设置家庭农场管理方向、动物科学专业设置家庭牧场管理方向,利用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俄语专业设经贸方向、经管类专业设俄语方向。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实施国际交换培养的专业,要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六)鼓励开设学科前沿课和科研专题课,以科研促教学

建议各专业在第1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或新生研讨课,建议16学时,1学分,由本专业知名教授以讲座形式进行,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观念,树立专业理想,同时也促进按类招生专业在吸引学生方面良性竞争在专业选修课中,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学科前沿课和科研专题课,以科研促进教学。

四、具体规定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教学计划表、知识能力结构分解表、课程拓扑图等主要内容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三部分组成。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含思想政治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军体类课程;选修课程含公选类课程和综合素质类课程。

(1)思想政治类课程(简称“思政课”):“思政课”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教社政[2005]9号文件规定的学分要求设定,共设4门课程,14学分。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2学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1学分。“思政课”改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主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以经典研读和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分散进行,以提交读书心得和调查报告为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外语类课程:公共外语类课程在第1、2、3、4学期开设,每学期2.5学分,共计10学分,根据学生成绩,实行A、B两级教学,每学期另设24学时自主学习部分,艺术类外语单独开设,为C级,在第1、2学期开设,每学期2.5学分,共计5学分。在第3、4学期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开设技能类和文化类拓展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外语相关专业免修。鼓励各专业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开扩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

(3)计算机类课程:公共计算机类课程在第1~3学期开设,课程设置采用“X+Y+1”的方案,根据文理大类开设内容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共计96学时,4.5学分,计算机相关专业免修。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4)军体类课程:军体类课程包括体育课程和军事理论课程。体育课程在第1、2、3、4学期开设大学体育课程,每学期32学时,1学分,共计4学分。军事理论课程32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5)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修读9学分,包括公选类课程(大学语文、中华文明与民族传统概论、政府管理、应用文写作、生命教育和形势与政策等6门课程)4学分和综合素质类选修课5学分。增强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加强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创业培训(SYB)考核通过者或参加科研成果专题课和创业经验专题课累计4次者,可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学分。

(6)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创业基础、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3门课程,各16学时,1学分,其中创业基础和职业规划为必修课程,就业指导为综合素质类选修课。引进创业创新领导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创业企业战略与机会选择等在线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实验室开放项目、创业训练及实践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口才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心理调整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获得成绩,经审核认定,可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最多不超过3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要少而厚)、专业必修课程(要少而精)和专业限选课程(建议三分之一的课程由其它专业的课程补充)组成。

(1)专业基础课程是指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是学习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的基础。各按类招生专业,以类为单位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非按类招生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选择相应的课程。

数理化类课程:数、理、化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依据相近学科门类搭建数理化类课程基础平台,其中,数学类课程各专业需按相应学科门类开设,化学课程和物理课程各专业可在数理化课程体系内自主选择,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自主选择在基础平台外增设其他相关课程。

(2)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要充分体现专业特征,要求少而精。

(3)专业拓展教育主要通过专业限选课程模块实现,专业限选课程是扩展学生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类课程,要在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修读专业限选课程最低不少于15学分,建议其中三分之一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实现学生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应以最低限选学分的1.5倍设置,开设学期应为4-8学期。

4.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实践—专业训练—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础实践包括公益劳动、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专业训练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实践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三下乡”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1)实习安排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其中集中安排的实习占用理论教学周,分散安排的实习在教学周内完成但不占用理论教学周,假期安排的实习在假期完成。

(2)公益劳动、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由学校统一规定,其他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由专业统筹安排。

(3)课程实验属于实践教学体系,为便于管理,在教学计划表中,课程实验与其相对应的理论课程放在同一课程模块中,不单独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模块部分。

(三)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年制本科专业一般须修160~170学分(学时总量控制在2700学时以内),其中理论教学总学分为120~145学分左右,实践教学学分(含实验课和实习环节)安排:农、工、理类不少于总学分的25%;管、艺、文、经、法类不少于总学分的15%年制专业一般须修200学分(3100学时)左右

(四)其他规定

1.理论课每16学时计1学分。少于16学时的实验学时计入理论课学时,一并按理论课学时换算学分。课程学时按8的倍数设置,实验课16学时以上(含16学时)必须单独设课。

2.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每32学时计1学分, 16~24学时计0.5学分,25~32学时计1学分。一般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单独考核,单独计学分。

3.体育课每32学时计1学分。

4.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和公益劳动每周1学分,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每2周计1学分,毕业论文计4学分。

5. 各专业每学期课程设置总学分应为10-26学分,周学时不得超过32学时。

6. 各专业在教学计划表中应标注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每学期考试课程不得超过6门。

7. 凡参加国家级、省级有关竞赛获奖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获奖、研究成果得到实际应用或取得专利的学生;参加学校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实验中心开放项目按时完成的学生,按有关规定可相应获得0.5~3学分的创新学分,并可充抵相应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

附件1 按类招生与培养专业分类情况汇总表

附件2 人才培养体系及各类课程要求

附件3 知识能力结构分解表样例

附件4 课程拓扑图样例

东北农业大学                                             2016年2月


附件1:按类招生与培养专业分类情况汇总表

序号

所属学院

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分专业

学期

1

农学院

植物生产类Ⅰ

(植物生产类)

农学

植物保护

种子科学与工程

植物科学与技术

4

2

园艺学院

植物生产类Ⅱ

(植物生产类)

园艺

设施农业与科学

4

3

资环学院

环境生态资源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态学

应用生物科学

4

4

工程学院

机械与农业机械类

(机械类、农业工程类

轻工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包装工程

4

5

能源科学与工程类

(农业工程类、能源动力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4

6

工业工程与管理类

(工业工程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工业工程

物流工程

4

7

经济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类

(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

保险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8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

工商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4

9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4

10

生物与制药工程类

(生物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

4

11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粮食工程

乳品工程

4

12

文法学院

法学类

(法学类、社会学类)

法学

社会工作

4

13

水利与建筑学院

水利类

(水利类、农业工程类)

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4

14

土木类

(土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4

15

电气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类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4

16

电气类

(电气类、农业工程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

4

17

理学院

信息统计类

(数学类、统计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4


附表2:人才培养体系及各类课程要求

表2.1 人才培养体系及学分要求

教育环节

课程组

参考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46.5学分

思想政治类课程(含实践)

15

外语类课程

10

计算机类课程

4.5

军体类课程

6

创业就业类课程

2

综合素质类选修课

公选类课程

9

专业基础课程

53.5-65学分

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等

学院自定,院内同一学科原则上要统一

(按类招生或培养专业搭建统一平台,理学院除外)

学科基础课

专业自定

(按类招生或培养专业搭建统一平台)

专业必修课程

20-25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自定

专业选修课程

15-20学分

专业限选课程

专业自定

实践教学体系

25-35学分

军事技能训练

1

公益劳动

1

社会实践

1

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等

18-28

毕业论文(设计)

4

合计:160-170

160-170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理论

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0

3.0

32

16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8.0

3.0

32

16

依次为1、2、3、4或2、3、4、5【注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0

2.0

24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40.0

2.5

24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56.0

3.5

40

1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

18.0

1.0

16.0

2.0

6

总计

224.0

14.0

表2.2思想政治类课程体系

注1:学院编号为01-08学院开课学期为1、2、3、4,学院编号为09-20学院开课学期为2、3、4、5。

表2.3军体类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军事理论

24.0

2.0

1或2【注2】

军事理论实践

8.0

0.0

大学体育(1)

32.0

1.0

1

大学体育(2)

32.0

1.0

2

大学体育(3)

32.0

1.0

3

大学体育(4)

32.0

1.0

4

总计

160

6.0

注2:学院编号为01-08学院开课学期为1,学院编号为09-20学院开课学期为2。

表2.4计算机类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课程属性

备注

大学计算机

16.0

1.0

1

必修

农、工、理类专业

大学计算机实验

16.0

0.5

1

程序设计基础

16.0

1.0

2

3选1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

16.0

0.5

2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6.0

1.0

2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

16.0

0.5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16.0

1.0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

16.0

0.5

2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

16.0

1.0

3

2选1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实验

16.0

0.5

3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16.0

1.0

3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实验

16.0

0.5

3

大学计算机基础

16.0

1.0

1

必修

文、管、法类专业

(艺术类专业只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16.0

0.5

1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6.0

1.0

2

2选1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

16.0

0.5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16.0

1.0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

16.0

0.5

2

大数据应用、搜索与处理

16.0

1.0

3

2选1

大数据应用、搜索与处理实验

16.0

0.5

3

电子商务平台设计

16.0

1.0

3

电子商务平台设计实验

16.0

0.5

3

总计

96

4.5

表2.5外语类课程体系

课程层次

课程

性质

开课

学期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   注

公共

必修

(10学分)

1

大学英语A/B(1)

40

2.5

根据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级,艺术类为C级

2

大学英语A/B(2)

40

2.5

3

大学英语A/B(3)

40

2.5

4

大学英语A/B(4)

40

2.5

拓展

选修

3

中级英语视听说

40

2.5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自主选修,选修拓展课程的学生可免修同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

3

高级英语写作

40

2.5

3

英美社会与文化

40

2.5

3

中国文化英语

40

2.5

4

高级英语视听说

40

2.5

4

高级英语阅读

40

2.5

4

翻译技巧与实践

40

2.5

4

跨文化交际

40

2.5

专业

选修

4-8

专业英语

专业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修

3-8

双语课程


表2.6创业就业类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职业规划

16.0

1.0

2

通识必修

创业基础

16.0

1.0

5

就业指导

16.0

1.0

7

综合素质选修课

总计

48

3.0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公选课
(4学分)

大学语文

32.0

2.0

2

中华文明与民族传统概论

32.0

2.0

2

形势与政策(1)

16.0

1.0

2

生命教育

32.0

2.0

3

政府管理

32.0

2.0

3

应用文写作

32.0

2.0

3

形势与政策(2)

16.0

1.0

3

综合素质选修课

(5学分)

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和综合类

(课源另列

1-8学期

最低修读

144.0

9.0

表2.7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

表2.8数理化课程体系

类别

学科门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数学

工科类

高等数学(1)

80.0

5.0

1

高等数学(2)

80.0

5.0

2

线性代数

32.0

2.0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0

3.0

4

经管类

高等数学(1)

48.0

3.0

1

高等数学(2)

32.0

2.0

2

线性代数

32.0

2.0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0

3.0

4

生物类

高等数学(1)

48.0

3.0

1

高等数学(2)

32.0

2.0

2

线性代数

32.0

2.0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0

3.0

4

化学

生物食品类

普通化学

56.0

3.5

1

化学实验Ⅰ

32.0

1.0

1

有机化学Ⅰ

56.0

3.5

2

分析化学Ⅰ

32.0

2.0

2

化学实验Ⅱ

64.0

2.0

2

理工类

大学化学Ⅰ

32.0

2.0

1

大学化学Ⅰ实验

16.0

0.5

1

物理

生物类

大学物理Ⅰ

32.0

2.0

3

大学物理Ⅰ实验

16.0

0.5

3

理工类

大学物理Ⅱ

48.0

3.0

2

大学物理Ⅱ实验

32.0

1.0

2

2.9制图类课程体系

类别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制图课程

机械类

机械制图 Ⅰ(1)

48.0

3.0

1

机械制图Ⅰ (1)实验

16.0

0.5

1

机械制图Ⅰ(2)

16.0

1.0

2

机械制图Ⅰ(2)实验

40.0

1.5

2

机械制图Ⅰ(2)上机

24.0

0.5

2

近机械类

机械制图Ⅱ(1)

40.0

2.5

1

机械制图Ⅱ(1)实验

16.0

0.5

1

机械制图Ⅱ(2)

16.0

1.0

2

机械制图Ⅱ(2)实验

32.0

1.0

2

机械制图Ⅱ(2)上机

24.0

0.5

2

生物类

工程制图

40.0

2.5

1

工程制图实验

20.0

1.0

1

工程制图上机

12.0

0.0

1

水利类

水利工程制图

40.0

2.5

1

水利工程制图实验

24.0

0.5

1

建筑类

建筑制图

40.0

2.5

2

建筑制图实验

32.0

1.0

2

电气类

电气工程制图

32.0

2.0

1

电气工程制图实验

16.0

2.0

1

化工类

化工制图

40.0

2.5

3

化工制图实验

20.0

1.0

3

化工制图上机

12.0

0.0

3

艺术类

环境艺术制图

40.0

2.5

1

环境艺术制图实验

20.0

1.0

1

环境艺术制图上机

12.0

0.0

1

附表3:知识能力结构分解表样例

农学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分解表

项目

素质、能力要素

知识结构

课程设置

基本素质

1-1

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军事技能训练;大学体育

1-2

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系统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操作技能。

大学计算机;大学计算机实验

1-3

外语应用能力

掌握一定程度外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依据字典能够阅读外文技术资料。

大学外语(1)(2)(3)(4)

专业外语(1)(2)

专业基础能力

2-1

化学应用技能

学会用化学基本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产中的问题。主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分析测定和检验的方法。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2-2

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习植物和微生物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遗传育种规律,重点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变化与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指标测定、营养诊断技能、微生物取种、培养、观察等技能,具有正确识别常见生物、分离提纯常见微生物的能力。

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

2-3

植物生产与病虫草害防治技能

掌握常见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并掌握植物测试;掌握作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技术,并掌握病虫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管技术。

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杂草学

2-4

气象学基本知识与基本的土壤肥料学技能

掌握基本的气象学知识和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掌握土壤和肥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清楚土壤、肥料与农业生产关系。

农业气象学;土壤与肥料学

2-5

生态学观点与环境保护意识

掌握农业生态学观点,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农业生态学;农业环保概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专业能力

3-1

农业生产技能

掌握机械化生产、土壤耕作、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知识与生产技能。

农业生产机械化;耕作学;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实践;生产实习

3-2

作物品种选育能力

掌握作物品种选育、提纯复壮、种子繁育与贮藏的知识与技能。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实践;种子学

3-3

农业推广与农业企业管理技能

掌握农业推广技能与技巧,以及农业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学;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心理学;农业贸易政策法规

3-4

了解农学相关领域

了解农学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

园艺概论;园林概论;畜牧学概论;食品科学概论

扩充素质

4-1

学习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理解掌握和固化新知识的能力,使用文献、资料及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科研实习;毕业论文;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教师科研课题

4-2

适应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接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团结共事能力。

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学生社团活动;综合适应能力实习;就业教育;就业教育专题讲座

附表4:课程拓扑图样例(以农学专业为例)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长江路600号

电话:0451-55190577

传真:0451-55190577

邮编:150030

copyright © 2022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官方微信